新闻中心
一站式水处理解决方案 开启工业水处理新净界
发表时间: 2023-10-14 09:47:46
作者: 中环报见习记者韦璐
来源: 中国环境APP
浏览:
天高云淡,水清岸绿;芦苇丛生,野鸭闲游。近日,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渝河,这样一幅和谐又充满生趣的画面映入记者眼帘。
渝河湿地段游泳的野鸭子。 韦璐摄
从原生态的母亲河,到如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渝河也曾经历过一段“黑暗时刻”。
固原市民崔先生告诉记者,固原日照充足、土质疏松、气候适宜,是马铃薯的理想种植地,其下属吉西县更有着“中国马铃薯之乡”之称。在这里,马铃薯淀粉加工也成为一项重要产业。
但事物总有两面性。固原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隆德大队大队长朱轩告诉向记者回忆道,“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加之两岸淀粉加工厂不断增多,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超标排放,污染严重,让渝河等黄河支流深受其害。”
2015年,渝河曾因劣Ⅴ类水质且出现跨界污染问题受到国务院关注,隆德县政府被宁夏回族自治区环保厅挂牌督办,2016年渝河又被中央第八环境保护督察组列为宁夏重点环境问题。
同年,隆德县下苦功开展渝河水污染防治系列工程,县内多部门通力协作,并与自治区接洽,邀请专家实地调研指导,对症下药给渝河开展了三场“手术”。
一是对沿河直排口进行全面封堵,取缔了多家马铃薯淀粉加工污染企业,并在县城及乡镇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所有生活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二是在上游水库实施清淤工程,清除水体恶臭,并通过平整河床、建设生态护坡、沿河巡检道路等工程,保证渝河中段水质安全;三是在河道建设壅水坝、溢流坝、蓄滞净化池,并分段建设人工湿地,种植多种水生植物延长水流经过时间,通过自然曝气和植物吸附降解,达到水质净化效果……一套组合拳之下,2017年渝河成功消除劣Ⅴ类水质。
取缔直排加工企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当地也在积极给马铃薯产业找出路。
记者了解到,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和固原市政府积极争取,2017年原环境保护部批准固原市开展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汁水还田利用研究试点项目。随即,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固原市先后下达共280万元资金。由固原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四家科研单位组成课题组,建立多个试点示范区,通过废水还田利用研究落地,有效改善了周边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2018年至今,渝河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成为宁夏水污染治理的“明星案例”,其治理模式和经验也被原环保部向全国推广。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方面表示,“渝河水质提升间接减少入黄污染物含量,河流中生物群落和周边生态环境都会得到恢复和改善,这些生态修复措施均有助于促进黄河流域的生态平衡,推动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渝河上游堤坝上的绿化景观。 韦璐摄
如果从污染到清澈,是渝河的一次“逆袭”;那么从清澈到秀美,则是一次“蝶变”。在原先的基础上,渝河进行了全段绿化,对河道两侧进行植被覆盖,结合生态修复、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建设等工作,在县城段建成三座市民休闲公园。话语间,一位身着运动服的中年人,推着变速自行车从沿河步道上缓缓经过,“这条沿河步道既能展现渝河景观,也是我们日常锻炼的理想场所。”
解决了水质问题,渝河正在探索 “治水”与“用水”结合,迈向高质量发展。
“宁夏地区水资源匮乏,渝河的水质好了,更好的出路在于服务当地‘两山’转化。”朱轩介绍,如今渝河的水可稳定用于周边的农田灌溉。渝河沿线的几个乡镇又享受到了母亲河的恩泽,这对农民增收起到了很大作用。
下一步,渝河的思路是“以水定产”。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按照“蔬菜进川、药材上山”的产业布局,在渝河川道区发展设施农业1万亩;在渝河北塬山台地发展中药材、“四个一”林草产业基地15.9万亩,引进中药材加工企业落地工业园区,形成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格局,实现“渝河治理”“水资源利用”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结合。
编辑:史小静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67175015